作者:廖堯震
河上移動的書房
米芾,北宋晚期最富盛名的藝術家,
其痴顛狂瘋的行徑,常讓時人既驚奇又側目,
嗜古好藏的他,還打造了一艘專門貯藏珍寶、從事創作的米家書畫船!
這河上移動的「書房」,已然成為他書畫鑑藏與創作的中心。
不難想見,米芾必定也曾在書畫船上傳發郵件與信牘,
除了與人交換書畫名作情報、分享鑑賞心得,
甚至還鎖定目標,準備投入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名品爭奪戰;
這些尺牘,詳載了他蒐購、尋覓、觀覽、鑑賞名寶的各種活動,
也成為他長達37年「書畫船」生活的最佳寫照。
萬里風帆水接天,麝煤鼠尾過年年。滄江盡夜虹貫月,定是米家書畫船。
──黃庭堅〈戲贈米元章〉
乘著小船宦遊四海,在船上作詩、揮毫,還能隨身攜帶心愛的書畫一同旅行,如此浪漫愜意的事,在今日看來,多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啊!然而,這在古代卻真實發生過。黃庭堅(1045~1105)的〈戲贈米元章〉詩,三言兩語便道盡了友人米芾(1051~1107)酷好收藏書畫,駕著滿載寶貝的「書畫船」,日以繼夜航行於江上,沉浸於這番尋常人夢寐以求的風流雅事。
米芾是北宋末重要的文人藝術家及鑑賞家,狂放不羈的個性,怪異的言行舉止,讓他博得了「米顛」的另類稱號。然而,他不僅在書法上成就極高,與蘇軾(1036~1101)、黃庭堅、蔡襄(1012~1067)同列「宋四大家」;在繪畫上米芾則繼承董源、巨然的江南畫派,開創了以描繪捉摸不定之雲雨煙嵐景致為特色的「米家山水」。雖說米芾因個性高傲,舉止顛狂,一生官路坎坷,在各職位任職的時間都不長,卻也讓他有機會與諸多當權朝臣、地方官宦、皇家宗室、文學家及書畫家相交往,拓展鑑藏方面的經驗,很快便成為此領域之出類拔萃者,晚年時受到徽宗(1082~1135在位)皇帝的賞識,獲邀至宮廷擔任「書畫學博士」,負責鑑定和購藏內府書畫的重要職務。
「牘」到米顛癡狂處 可惜獨漏照夜白
在37年的宦遊生涯中,米芾經常駕著書畫船奔波南北各地,到處蒐購書畫,以此自娛。他所留下來的《書史》、《畫史》、《寶章待訪錄》等文獻,正記錄著他鑑賞或收藏過的書畫名蹟。可惜的是,隨著時間流逝,這些文物大多已經損毀或流散,僅有少數留存下來。收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唐代韓幹(?~780)〈照夜白〉,即是目前存世唯一一件擁有米芾收藏紀錄的畫蹟(圖版參考本期第149頁)。

圖1米芾〈珊瑚帖〉,北京故宮博物院藏。(本刊資料室)
〈照夜白〉究竟如何從南唐內府輾轉流傳到米芾的手中?實際上,關於這段過程並無太多文獻資料可供研究,即便在米芾撰述的《畫史》中,我們也僅能見到這件名畫遞藏過程的簡單記述:南唐李煜之後,此畫先後經北宋的兩位駙馬王貽永(活動於11世紀初)與王詵(約1048~1104)收藏,最後由米芾以一件顏真卿〈朱巨川告身〉與王詵交換取得。然而,相較於傳統文獻對米芾鑑藏過程寥寥數語的記載,令人驚訝的是,在一些米芾寫給友人的存世尺牘信函裡,我們卻能看到他毫不忌諱地談及交易、購藏書畫的經過,包括與買家競爭、賣方議價、託人購取心儀已久的名品等細節,或是與友人一同賞玩、交換文物產生的爭執,豐富有趣的內容,呈現了北宋文人藝術鑑藏活動更為真實的一面。